close
因為是長孫,從小書又讀得還算不差…
所以大人們都說,幾個孫子輩的裡面、阿嬤最疼的就是我

阿嬤沒讀什麼書 (那個年代很多老人家都是這樣子吧!?~ 只有有錢人家的小孩才有書可讀)
卻仍一個人獨立將姑姑、叔叔和老爸帶大…
一想起她曾因為家裡沒半毛錢付掛號費,150公分高的阿嬤,一個人背著發燒的老爸,在金瓜石那樣、樓梯滿地爬的地形裡,摸著黑四處找鄰居借錢,然後好不容易才得以帶老爸就醫,保住一條小命,就覺得她真是不可思議地堅強!~

小時候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,舉家從台北搬到高雄
從此,就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,才會見到北部的親戚,包括阿嬤…
所以每當我們回北部過節,休假結束、又得返回高雄時,阿嬤總會親自陪著我們到火車站去,依依不捨地目送著我們上車、直到車子離開月台,一路向南而去
對我而言,這應該是容易讓我鼻酸的回憶片段排行榜中、目前為止的第一名~
到安養院看她時,還有頭七、三七、滿七法會期間,都儘量避免自己去觸碰到這段記憶…
不過公祭當天,還是不禁~~~~

原先在大家的協議之下,阿嬤是台北叔叔家住個半年、然後我們家住個半年,兩邊輪流走動
在我們家住的時候,因為是獨棟的住宅,所以阿嬤清晨會自己外出運動(眼睛好的時候),下午也可以自己到外面走走、跟附近鄰居家的阿嬤串串門子,心情和健康情況都還OK(不過這時累的是我媽媽~囧”)
而叔叔家則是高樓大廈,阿嬤自己不大敢搭電梯出入,也沒什麼鄰居認識、可以跟他互動,活動量因而減少許多…
於是八年多前,阿嬤就因為健康狀況不佳而住進了安養院,眼睛看不到、耳朵也幾乎斷訊,從這時候開始,我就已經覺得他不算是在過生活了,只是憑藉著本能以及人工的照料而「活著」
這2年多來,曾兩度進出加護病房… 第一次離開加護病房之時,曾奇蹟似地好轉一些~ 但不久之後就開始惡化,完全得依賴插管餵食、靠心肺循環機來呼吸…
所以,當最後這回收到病危通知時,我們都覺得、應該也是時候了(阿嬤已經高齡94)~
她終於可以鬆一口氣、解脫,不用再受苦了!

每次到安養院時,看到本來個性強悍的阿嬤,變成一個安祥的大娃娃躺在床上
本來臉上深刻的歲月痕跡,因為長時間失去感官能力、不再有情緒反應,漸漸變得柔順、慈祥
總會想~
這到底是對阿嬤好、還是為了我們這些在世的親屬好??…
阿嬤若有意識,他會希望自己的生命,這般地被延續下來嗎??…
辦法會時,也思考著~
阿嬤都已經走了,我們做這些到底是要『讓她好走』~還是為了求在世者的心安呢??…

因為要是我有權選擇,有一份切結書在我面前,我會毫不猶豫地簽下『就讓我走吧~』
當然,事前就會和所有親人溝通過
同樣地,可能因為我個人偏向無神論,所以對這些冗長、不環保的法事,說實話,抱持著相當負面的態度…
相較於中國傳統以來的身後服喪,我比較傾向,在了解自己生命要到達終點前,就該好好辦個『告別式』,好好地把想說的話聊一聊、親眼見見生命旅程中最重要的一些人,再以從容一點的態度上路(當然,死於非命的、就沒法這般處理了)沒人規定告別式一定要死氣沉沉呀~為何不能辦得像慶生會一樣,讓主角在這最後一段路上保持著愉快、沒有遺憾的心情呢?
拿著幾柱清香,對著照片、牌位唸唸有詞,盡訴心事… 這算什麼?往生者能聽得到嗎?(也許可以~)還是我們自己阿Q地認為他們是聽得到的?你講話,不希望有人回應你嗎?那為何不在生前說完、非得要留待這個時候才講呢~不是嗎!?

並非對往生者不敬,相反地,我覺得這樣才更不會有遺憾~
生命的流逝,因為包含著太多的感情成份在內,往往是教人感傷的…
但是換個角度來看,人來到這個世上,除了感受各種歡愉的經驗之外,不也總是得面臨著無盡地選擇、試鍊、爭奪、放棄、比較、挫折…等等,教人不好過的大小事,能夠超脫這一切,不是值得我們為他祝福、開心嗎…

MURMUR完了,還是要默禱~
阿嬤,您辛苦了,一路好走

最後再亂入,推薦一下這一年多來爆紅的一位歌手-蕭煌奇,所寫的一首閩南語好歌:《阿嬤的話》
曾經現場聽過煌奇老師的表演,聲音的穿透力與感情,真的相當特別、很有魅力!開朗、詼諧的個性,更是不容易… 底下附上youtube的聯結給大家參考
http://tw.youtube.com/watch?v=an8kaGjzeKs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【柏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